1928年瓷板画大为销行,王琦为接受订货(其时客商要求一套瓷板有8个不同画面,由各有专长的艺人执笔彩绘),成为研讨画艺,邀请几位志同道合的艺人组成了月圆会(取月圆人寿年丰之意),要求每月聚会一次,于是市民或客商就把围绕在王琦周围的几位配画者称之为"珠山八友"或"八大名家"。
据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回忆,曾参加月圆会并经常在一起配画的艺人是"王琦、王大凡、程意亭、汪野亭、邓碧珊、刘雨岑、徐仲南、田鹤仙"。
另一位艺人王大凡却说最早聚会的是王琦、王大凡、邓碧珊、汪野亭、刘雨岑、程意亭、何许人、毕伯涛8位,其时无徐仲南和田鹤仙。
尽管王大凡与刘雨岑的说法不一致,但笔者以为这些无关紧要,反正这10位艺人在当时都有一定的专长和影响。不过他们的作品在风格方面与汪、潘的稍有不同。汪、潘多取法于宋、元、明、清初绘画,而八友则多参考近代名家绘画。如王琦先画钱慧安后学黄瘿瓢(慎),王大凡的作品多取材于马镇江(涛)的《诗中画》,程意亭显然受浙派画家程瑶笙(璋)的影响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珠山八友获得成功之后,景德镇粉彩艺术就很难看到风格迥异的制品了。也许是因为珠山八友成名以后社会动荡不安,彩瓷产量不多,与此相应,景德镇粉彩界也就出现了一个极稳定性局面。
王琦(1884-l937年)
号碧珍,别号陶迷道人,斋名陶陶斋,江西新建县人。l 7岁时来镇,以捏面人为生,从学画瓷板像,并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彩绘瓷器,由于有较好的造型能力,其肖像画曾受各界欢迎。1916年浮梁县知事程安曾题"神乎技矣"之匾额悬挂于王琦画室,其声名遂大噪。1916年后曾与王大凡前往上海,得见名家原作,眼界大开,对清乾隆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人物画尤为膺服,遂改变作风,在瓷器上专作写意人物和较长的草书题记,自此便很少为人再画肖像了。
1922年瓷业美术社成立,王与汪晓棠一道被选为副社长(据吴霭生墓志,社长为吴,毕渊明著文谓王为社长,恐有误),1928年又发起艺人组成"月圆会",是为珠山八友之一。
王琦的肖像画笔者未能得见,其人物画则有较多的传世品。王氏早期以没骨法画佛像,后又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彩绘工笔粉彩,其时作品仅物,用笔挥洒奔放,很有黄慎风格,但其头部多衬以明暗,显然受到西洋画法的影响,故景德镇艺人称王琦派的瓷上人物为"西法头子"。王是八友中成就最高、影响最大的艺人。
王大凡(1888-1961年)
王大凡,珠山八友之一,名堃,号希平居土,又号黟山樵子,斋名希平草庐,安徽黟县人。少年时来镇学习绘古彩人物,后专攻粉彩。早年拜汪晓棠为师,其粉彩仕女受汪氏影响较大。晚岁得海上面家马涛《画中诗》册,人物构图与造型遂受马氏影响。由于所受影响与王琦不同,故与王琦风格大异。王琦画风豪放,大凡则拘谨,由于大凡高寿,对景德镇粉彩人物画影响至巨。
又,从l939年开始,王大凡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,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、水绿之类烧成。由于不用渲染,景德镇至今称王氏填彩法为"落地彩"。
其子晓帆能继承其业,侄王锡良为当代名家。
何许人(1882-1940年)
何许人,珠山八友之一,字德达,又名处,乳名花子(乞丐也,取其贱而命长)。从王琦建议改花子为华滋。又用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中"先生不知何许人也"句,更名何许人,安徽南陵人。少时至镇学绘青花,后改学粉彩。曾在民国初年应詹元广、詹元斌兄弟之聘,赴北京彩仿古瓷,得见故宫所藏历代名瓷名画,技法遂大进。
何氏善微书,能于径寸印泥盒上书《出师表》《赤壁赋》。后专攻粉彩雪景,用笔潇洒,所作"寒江独钓",意境寂寥空阔,又作"梁园飞雪",雪拥丹阁,雍容华贵。何氏中年以后常往来于景德镇和九江之间,并于九江开店彩瓷自画自销。传世作品不多。
徐仲南(1872-1952年)
徐陔,珠山八友之一,字仲南,号竹里老人,斋名栖碧山馆,江西南昌人。少时入南昌瓷店当学徒彩瓷,1918年受江西省瓷业公司之聘来镇管理瓷业美术,并结识王琦等人。擅长绘山水,传世品以松竹为多。
邓碧珊(1874一l930年)
邓碧珊,珠山八友之一,字辟寰,号铁肩子,江西余干县人,为清末秀才。擅长粉彩鱼藻,其技法颇受日本绘画影响。邓由于有文化,又在书法方面有一定修养,来镇之后颇受绘瓷艺人尊敬。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,其人物画虽名重当时,但因幼年失学,也曾执弟子礼向邓学习书法。据说邓在镇最早用九宫格画瓷像,王琦早期瓷像亦由邓传授。
邓由于包揽讼事,民愤较大,1930年方志敏军入镇后即被镇压。
毕伯涛粉彩花鸟图瓷板 毕伯涛(1885-1961年)
毕伯涛,珠山八友之一,名达,号黄山樵子,祖籍歙县,寄居鄱阳,为清末秀才。早年曾师鄱阳画家张云山,从旅居景德镇专攻粉彩,擅长翎毛花卉。其子毕渊明擅长工笔走兽。
田鹤仙(1894-1952年)
珠山八友之一,原名田世青,后改为田青,字鹤仙,号荒园老梅,斋名古石,浙江绍兴人。少时寄居江西抚州岳父家,民国初年曾任职于景德镇税务局,后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,再改行学绘瓷器。先画山水,后专攻梅花,传世作品梅花为多。
程意亭(1895-1948年)
程甫,珠山八友之一,名意亭,字体孚,别号翥山樵子,斋名佩古,江西乐平县人。l911年入鄱阳江西窑业学堂国画科,从张晓耕画山水花鸟,后至上海,拜海上浙派画家程瑶笙(璋)为师,画花鸟,技法遂大进。
毕业后在九江普芳居瓷店绘瓷,1920年来镇开业,1940年前后为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教员。抗战期间返回乐平靠卖画度日,享年仅
汪野亭,珠山八友之一,名平,号元鉴,又号传芳居土,江西乐平县人。1906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窑专学堂(校址在鄱阳),先从张晓耕、潘匋宇学绘花鸟,后改学山水。早期作品多受程门浅绛法影响,后用纯钴绘山水,以大绿、水绿或雪白罩填,是为粉彩青绿山水。其构图多仿自清初四王,笔法健劲色泽绚丽。
刘雨岑(1904-l969年)
珠山八友之一,原名玉成,后改雨岑,尔后又改雨城,斋名觉庵,别号澹湖渔,60岁以后号巧翁。安徽太平人,寄居鄱阳。15岁时就读于饶州江西省立第二乙种工业学校饰瓷科,为陶瓷名家潘匋宇的弟子。l922年来镇彩瓷,擅长花鸟,并创水点桃花技法(以往扮彩艺人在瓷上画花头,以玻璃白打底,再慢慢用洋红之类染出浓淡。刘则不用洗染法,仅用含料的水笔点出,使花头显得活泼自然),在粉形艺术上产生极大影响。晚年多见任伯年、新罗山人原作,技法大进,其作品形象生动,设色清新,但传世物不多。
汪野亭粉彩山水人物图笔筒
高13.8厘米
估1.2万-2.2万 成交价3.52万
与八友齐名的青花艺人
景德镇青花瓷器自元代出现之后,历明至清代中叶,几乎都有名品问世,特别是从明代开始,一真是镇中产量最大的制品。惟独到晚清以后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其时的汤一斋瓷号的制品,虽名重一时,但都是对康、雍、乾时代制品的仿制,尽管在技术上不无可取之处,但是艺术上却无新意可言。至1920年,青花几乎被粉彩和新彩瓷器取代,以致名手们也纷纷放弃青花而以粉彩为业。这一时期可谓青花的没落期,其时的名匠以王步为代表。
至于瓷雕艺术,就出土与传世的瓷器看,宋元时代成就最高,近日墓葬出土瓷俑有造型极生动者,元大都出土之观音,衣纹流畅、表情肃穆而又慈祥,可谓一代名作。
至明清,景德镇瓷雕产量极少,虽偶尔一见,但形象呆板,不仅不如宋元,就是和同期的德化、石湾产品也不能相提并论,这一时期的人物雕塑多有彩饰,为了加彩的需要,衣纹都作得极浅,因而体积感差。
王步青花花鸟薄胎灯[1对]
王步(1896-l960年)
王步,字仁元,号竹溪道人,晚年又号陶青老人,斋名愿闻吾过之斋,江西省丰城县长湖竹溪村人,所作青花常有在底款部位书?quot;竹溪"或"长湖"者。
9岁来镇学绘青花,青少年时代彩绘极为工细的鸟食罐,以后又入吴霭生合兴瓷庄,仿制康熙青花瓷,20年代以后受王琦等人的影响,开始练习中国画,并以兼工带写的笔法绘制青花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晚年喜绘大笔瓜果、花鸟、虫鱼,并常用釉里红、淡紫金等高温颜料作青花斗彩。
王氏笔力雄健,其作品常有浑厚苍老之气,在青花渲染方面尤多独创。晚年作大片荷叶,能用青料从浓到淡一次染成,不见细碎笔迹.极类高手泼墨。故镇中人称其为青花大王。
王步作品除青花外,抗战期间亦曾彩绘粉彩,常见题材有怪佛、丛菊之类。
王步子名希怀者,能传其艺,尤精于釉下五彩,惜其早逝。名恩怀者,擅粉彩花卉与青花花鸟。二人均为当代名家。
与八友同时或稍后的粉彩艺人
20世纪30年代以后,由于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影响,景德镇瓷器销路受阻,窑业处于萎缩状态。红店渐次减少,彩瓷产量下降。
20年代镇中红店400~500家,30年代增至700余家,40年代仅为300余家。
本文介绍的艺人,有几位与八友同时,如方云峰等,有的成名时间稍晚于珠山八友(指1937年王琦病故后),如汪大沧等,但其风格又与八友相近。这批艺人中最有影响者有张志汤,另外还有毕渊明、王锡良、徐天梅等。但后者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大都制于50年代以后。
张志汤(1893-l971年)
张志汤,斋名亦陶,江西婺源县人,l901年入景德镇余立卿红店学绘粉彩,后被大官僚袁秋舫聘至南昌彩瓷,因而得见宋、元绘画的珂罗版印刷品,技艺大进。l935年入浮粱陶瓷职业学校任饰瓷教师,l937-1944年创作极多,以山水瓷板为主。l945年后,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专、景德镇陶瓷学院。
张氏擅长山水,早年多参照宋元画印刷品彩瓷,笔法工细、构图谨严,40年代受郎世宁绘画影响,大量绘制骏马,形象逼真,姿态生动,颇受客商欢迎。晚年在教学之余,偶作粉彩花卉小品,姿态轻盈,设色淡雅,尤为精妙。
方云峰(1897-l957年)
方云峰号佩霞,别号惜花轩主,江西浮梁人,为当地籍的惟一从事瓷器彩绘的艺人。早年在浙江省立龙泉瓷业工厂任绘瓷技师,后入杭州浙江中华美专中国画系学习,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学校、浮梁陶瓷职业学校。
擅长粉彩仕女,用笔纤丽,力追海上面家王小梅。中晚年喜绘猫和牡丹,常见作品有"富贵根苗""耄耋延年"。
汪大沧(
号一粟,别号桃源老农,安徽黟县人。早年毕业于浮粱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,并于该校任教。曾得名师潘匋宇指点。为提高文化素养,从毕伯涛学习诗词,后以秃笔画粉彩山水,用笔简练沉着,在40年代的景德镇享有盛名。
余翰青(1902-l987年)
余翰青,号拙翁,江西乐平人。30年代画瓷著于景德镇。曾在瓷戒面上绘双蛙并作微书。50年代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,擅粉彩花鸟。
张沛轩(活跃于1920-l949年)
张沛轩,江西余干县人。20年代从邓碧珊学绘鱼藻,为邓氏入室弟子,其作品酷似乃师。1949年返回余干,下落不明。
汪小亭(1970年卒)
江西乐平人,汪野亭之长子,擅粉彩山水,笔法细腻,构图稀疏,其作风与乃父稍异。"文革"期间逝世。
程芸农(活跃于l940-l950年)
江西上饶人。40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,至镇开娑萝画室。50年代初期调上饶赣东北日报任美术编辑,亦殁于该处。檀扮彩花鸟并画马,技法上受张志汤影响